線上學英文會話哪一家比較


線上學英文會話哪一家比較


線上學英文會話哪一家比較


真的是非常重要


所以我才說三遍


可以改變你的人生的網址


線上學英文會話哪一家比較

聚焦“混合式”工程學位:著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2015年07月07日 22:08 來源:新華網  葛素表 張漫子
[列印本稿]
[字號 大 中 小]
[手機看新聞]
  7日,全國工線上學英文會話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表示,今年將對我國407家培養單位的工程碩士陸續啟動線上與線下、課堂與實訓、院校教師與行業專家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項目。

  該項目計劃用三年時間建設包括公共課、領域核心課、領域專業課、領域特色課在內的數百門線上課程,覆蓋40個工程領域,使407家培養單位及40余萬工程碩士直接受益。那麼,何為“混合式”工程專業碩士?“混合式”工程學位帶來幾重“紅利”?這一教學模式又將如何落地?

  “混合式”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知多少?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於1997年設置。目前我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設有40個工程領域,407家培養單位,年招生16萬人,線上學英文會話40余萬在學工程碩士研究生,為經濟發展和工程建設輸送一大批高層次、應用型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

  2015年4月,教育部發佈的《關於加強高等學校線上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中指出,我國將建設一批以大規模線上課程為代表、課程應用與教學服務相融通的優質線上開放課程,推進線上開放課程學分認定和學分管理制度創新。

  為將線上教育、綠色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與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相融合,培養具有終身自主學習能力、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意識的工程碩士,同時將教育教學與資訊技術深度融合,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用,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對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人才培養探索了線上與線下、課堂與實訓、院校教師與行業專家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項目計劃用三年時間,建設數百門線上課程,覆蓋407家培養單位,使40余萬工程碩士直接受益。

  “混合式”工程學位帶來幾重“紅利”?

  工程專業碩士學位的混合式培養首先體現線上上與線下教學資源的整合。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張淑林介紹,混合式培養的其中一個優勢在於提供優質教學資源的共用服務和終身學習的平等環境,不論是在職工程碩士,還是全日制工程碩士,甚線上學英文會話至有相關需求的課程學習者都能夠享受優質的專業課資源,包括清華大學開設的《材料學概論》、《大氣污染控制工程》、《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導引》等,以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開設的《Linux作業系統分析》、《文獻管理與資訊分析》等線上課程。

  混合式培養的第二個優勢體現在對407家培養單位在科學利用資源過程中賦予的靈活線上學英文會話性、自主性。張淑林?,各培養單位可根據實際需求和學生學習狀況,採取“授課教師教授為主、線上課程傳播為輔”或“線上課堂為主、輔導教師答疑為輔”的教學模式。

  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推進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線上課程建設及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將有利於引導學生“用知識”代替教師單向“傳知識”,著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不是知識的簡單傳授。

  專業學位的“混合式培養”如何落地?

  針對全國工程碩士“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第一批32門線上課程將於2015年9月通過中文MOOC平臺“學堂線上”發佈,今年秋季將啟動第二批線上課程建設,此後三年每學期將有一批線上課程發佈。

  在即將推出的32門課程中,涉及材料工程、電氣工程、機械工程、控制工程、航空工程、環境工程等多個領域,得到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南開大學等重點高校的廣泛參與。

  據教育部線上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清華大學副秘書長聶風華介紹,“學堂線上”已經收取來自24所國內名校與42所國外名校的169門中文課程資源與252門英文授課資源,以清華大學開設的線上課程《財務分析與決策》為例,選課人數已超過15萬人次。2015年9月第一批工程碩士線上課程資源推出之後,還將繼續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共用,服務於更多的學習者。(記者葛素表 張漫子)
誰能翻轉教育產業?如同互聯網近年影響了零售業、電信業、影視業、金融業、出版業,教育現在也不例外。當教學從線下實體教室,藉由網絡轉到線上真人同步視訊時,正在顛覆你我的刻板印象。

清晨5點半,嘉義大林慈濟線上學英文會話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陳品汎,坐在家裡的電腦前,戴著耳機,準備視訊。但他不是要開遠端會議,而是要上英文課,為時45分鐘。「Today, the topic is Y Generation Y. They are the demographic cohort following Generation X,」陳品汎這次上的課程是認識Y世代,線上除了一名老師,還有兩名學員,但只有學生看得到老師,老師看不到學生,學生也看不到彼此,只聽到聲音;而且,每次上課,同學都不一樣,只用英文名字稱呼,不知對方真實身份。

現年42歲,戴著眼鏡,長相斯文的陳品汎是個醫師,即使常年閱讀英文期刊,卻苦於英語口說能力差強人意。2008年,他接下主任一職,負責行政工作,更加忙碌。他說,傳統英文補習班必須固定時間、地點上課,但他下班後,常是晚上8、9點,還要開車到巿區,根本來不及。2012年,同事上過TutorABC的英文線上課程,成效很好,他因此加入。

「我以前不太敢講英文,很怕發音不準或講錯,被別人笑,越不敢講,口說能力就越不好,」他告訴《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他從小到大,學業表現很好,反倒害怕犯錯,直到上了線上英文課程,「我說錯了,別人也不知我是誰,壓力少很多,這是最適合我學習英文的方式,又學到新的管理知識。」

「anytime、anywhere,是最大特色,」每周二、五早上5點半都是陳品汎在家裡上英文課的時間。一周兩次課程,經過半年多學習,他的英文能力明顯提升,從Level 6升到最高等級的Level 12。2013年他前住香港學術交流,更全程都用英語演講。雖然價格不便宜,每年約6萬元新台幣(以下同;約1.5萬港元),但他已經付費到2016年;去年,他的兒子剛滿7歲,也報名了TutorABCjr.課程。

美國西北大學傳播學系助理教授瓦爾特(Joseph B. Walther)於1996年所做的研究,證實這類學習效果。「電腦介入的溝通(CMC;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其實優於面對面的人際溝通,」瓦爾特解釋,因為可以去除影響溝通的不利因素,例如社會階層、性別刻板印象、外表吸引力,使得溝通過程愉悅,充份表達內心想法。「學習語言,最關鍵就是學員不怕犯錯,因為犯錯了,老師才能糾正,學員也才能掌握正確的方法,」黃國禎補充。

「科技結合教育的新發展,已是一股重要趨勢,」時常往來兩岸,曾任湖北第二師範學院計算機系客座教授、現為台灣科技大學數位學習與教育所講座教授黃國禎觀察,近年隨著基礎建設、終端設備進步快速,網際網絡更加深刻改變教育市場,已從過去只是上網看教材、看影片,進展到現在的真人同步視訊教學了,其中英語教學更是明顯。

創立於2004年的TutorABC,隸屬於台資企業TutorGroup集團,是全球首創365天、24小時的線上教育平台,也是規模最大的線上真人即時的教育平台,創辦人是取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化學博士學位的楊正大。學員可以自行決定上課地點、時間,即時凌晨3點、4點,只要設備(手機、平板、或電腦)連上網絡,就可和全球2000多位的外籍老師線上互動學習,通常一堂課45分鐘,平均約3人一班。課程採取主題式內容,共有20幾項大類,例如商務應用、觀光旅遊、美食烹飪、流行時尚、健康醫療等,讓英語變得更加實用。

TutorABC主要針對台灣成人英語巿場,TutorGroup旗下還有鎖定中國大陸成人英語巿場的VIPABC、8至18歲的TutorABCJr、VIPABCjr、以及線上學習中文的TutorMing。TutorGroup全球共有2000多位老師,去年提供近300萬人次的真人線上課程,每堂課45分鐘家教課收費500元新台幣計算,去年營收至少15億元新台幣(約3.75億港元),但TutorGroup不願置評,只透露每年以3位數字速度增長。「線上真人教育肯定是未來主流,尤其在語言學習。」現年45歲,戴著眼鏡的楊正大自信地告訴《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

看好TutorGroup潛力,中國大陸阿里巴巴集團去年2月18日就和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啟明創投投資TutorGroup一億美元資金,這也是阿里巴巴在互聯網教育裡投資的首家公司。「正如我們創始人馬雲,曾經也是一名將教育下一代學生放在首位的老師。TutorGroup重新定義了學習體驗,讓更多人更加容易接受英語教育,」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董事長蔡崇信認同地說。

台灣許多實體補習班已經陸續加入線上同步語言教學陣營,從科見美語、威爾斯美語、空中美語集團、巨匠美語、到負責舉辦台灣托福考試的財團法人語言訓練測驗中心,都陸續開設了英語或日語的電腦線上同步課程。

「科見美語online的業績,近5年增長最快,」科見美語執行長李婉如透露,從2008年創立這個部門以來,每年兩位數增長。科見美語成立於1982年,之後陸續成立日語部、兒童美語、美式幼兒園、國小課後班、國中小文理班等單位,其中成人美語佔比最高,約30%。2007、2008年《Cheers》雜誌舉辦「英語學習機構調查評比」,科見美語第一名。

威爾斯美語、空中美語集團是最新加入的代表。16年前,威爾斯先從電腦教育開始,11年前接著開辦美語教學,而線上美語教學則從前年2月正式對外營運,取名TutorWell。線上營收同樣快速增長,從一開始每月200萬、300萬台幣,到現在每月突破1000萬元,但TutorWell總經理謝景堯不願證實這個數字,只說增長超乎他們的預期,每年倍數成長。

空中美語集團在台灣已經30多年了,發行實用空中美語(高階)、活用空中美語(中階)、A+ English空中美語(初階)三本多媒體教學雜誌,並設有200多家兒童美語分校、及4家成人美語分校,前年3月也成立線上美語教學,取名Tutor4U,成績單亮眼。「Tutor4U去年學員近10萬人,業績預計突破1億元新台幣,是前年5倍以上,而今年預計又是明年的二、三倍,」Tutor4U總經理趙翊甫自信地說。

中國大陸更是兵家必爭之地,尤其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動作積極。去年7月,新東方教育與騰訊共同成立北京微學明日網絡科技公司,註冊資本額3000萬元人民幣,俞敏洪擔任董事長,新東方在線副總裁潘欣出任執行長。雙方利用新東方在教育內容的資源、騰訊的互聯網技術,共同研發可運用於行動裝置的英語學習產品,結合線上(教學平台)與線下(補習班)的豐富教學資源,透過雙方力量開拓市場。

去年8月,百度也全資收購傳課網,估值近3000萬美元。傳課網成立於2011年,是一家線上課程分享平台,擁有從內容發佈、課程直播、在線互動和交易等教育服務。小米機也進軍網絡教育內容市場,投資10億元人民幣與YY語音集團合作,發展網絡學習系統,透過免費線上語音教學,吸引使用者。

稍早,前年11月,鴻海精密也投資了中國101在線教育公司360萬美元。其餘,北風網、慧科教育、51talk、滬江網、91外教網等線上教育機構,也相繼披露融資訊息,從數百萬到上千萬元人民幣不等。

從台灣到大陸,從英文、中文、到日文,相關產業現正蓬勃發展,產值快速增長。「廣義線上教育又稱數位學習,包括數位教材、平台及工具、學習服務、學習硬件等四大次產業,」專研數位英語教學,畢業於法國巴黎11大學材料科學研究所博士班,現為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語文中心主任蔡叔翹說明,線上語言教學隸屬於學習服務,可再分為同步及非同步。後者通常是學員自行上網去看教材,或事先錄好的影片,無法和老師即時互動,例如美國史丹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的開放課程;而TutorGroup這類則是同步教學,可以做到即時互動,引發學生興趣,也隨時指正學生錯誤,充份發揮網際網絡特性。

美國Ambient Insight研究機構於2012年進行「全球數位學習市場」調查報告顯示,扣掉平板、電腦、手機的學習硬件產業,只計算數位學習內容的教材、平台及工具、學習服務,全球市場規模估計在2013年達到412億美元,2016年將達515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為7.6%。其中,北美地區佔比最高,約58%,2013年市場規模239億美元;「但以增長率來看,亞洲、東歐及非洲的年複合增長率各為17.3%、16.9%及15.2%,遙遙領先北美、西歐的年複合增長率4.4%、5.8%。」

亞洲之中,又以中國大陸備受看好。艾瑞諮詢的研究報告認為,中國線上教育處於發展初期,2013年線上教育使用者達到6720萬人,較2012年增長13.8%;2013年整體營收839.7億元人民幣,也較2012年增長19.9%。未來數年,線上教育用戶、營收,將各自保持至少15%、19%的增速,預計2017年達到1.2億人、1733.9億元人民幣的規模。

「在線職業教育、在線語言培訓,屬於剛性需求,用戶數量龐大,付費能力較強,將得到長足發展,」這份報告進一步指出,到了2017年,中國線上教育各類佔比,依序為高等學歷44.3%、語言培訓20.5%、職前19.7%、中小學12.2%、企業E-Learning及學前只佔3.3%;時間拉長來看,語言培訓進展幅度最高,佔比從2008年16.8%,增至2017年的20.5%。

不過,線上英文同步教學並非只把教室搬上網絡,而是充份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教育2.0概念,建立差異化。關鍵有兩點:其一,解決師資的稀缺性,提供多樣少量的課程。其二,打破老師主導的教學模式,而是學員最大,滿足學員需求。「在互聯網時代,消費者體驗就是一切,教育產業也不例外,」楊正大有感而發地說,線上學習最重要的核心精神是充份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教育2.0概念,以學習者為中心,篩選配對最合適的教材,並自行選擇上課時間和地點。

在傳統的教育裡,老師只能在固定空間、固定時間授課(通常晚上),每家補習班為了效益最大化,提供主流課程為主,例如補習托福,每次招收較多學員,最多一次二三百位學員,即使小班教學學員人數也多是一二十位左右,難以量身度造。「如同在實體賣場,架上空間有限,擺的都是最受歡迎商品,」高雄應用科大蔡叔翹比喻。

但在網際網絡的世界裡,師資遍佈全球,界限一一打破。因為時區差異,TutorGroup、TutorWell開課長達24小時。TutorGroup現有2千多位老師,遍佈32個國家、64個城巿,70%來自美加地區;TutorWell老師約有100多位,來自世界10個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

科見線上美語、Tutor4U因為老師以住在台灣為主,目前並未提供24小時服務。科見早上7點到晚上12點、Tutor4U則從早上9點到晚上11點。其中,早上6點到10點(科見、Tutor4U各從7點、9點開始)、晚上8點到11點,都是各家最熱門的時段。

選擇線上英文學習的學員,多是白領,年齡主要25至45歲,大專以上學歷,甚至企業高階主管、中小企業主、以及教授、律師、醫師、會計師不在少數。李婉如觀察,這個族群工作忙碌,下班時間不易固定,加上擁有一定社經地位,擔心被實體教室的同學異樣眼光看待,特別青睞這類線上學習方法。

「聽不同國家老師的英文語調,也好似置身在不同國籍的英文環境裡,是一種學習,」在台灣一家外商軟件公司擔任業務主管的Jessica,同事及客戶來自法國、意大利、英國、美國、印度、澳洲,她因此選擇TutorABC課程,訓練自己聽力。

科見、Tutor4U師資雖都住在台灣,但卻不是只找台灣老師,同時鎖定其他國籍。趙翊甫補充,Tutor4U現有100多位師資,有來自美國、英國、南非、加拿大、愛爾蘭、澳洲的老師,約佔七、八成。

這些老師,都是和世界各地的語言學校簽約,確保專業水準,大多數通過TESOL(Teachers of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TEFL (Teachers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認證,甚至有些還是醫師、律師、會計師、或工程師退休或兼職,提供量身訂製課程。

TutorWell謝景堯印象深刻地說,去年有位學員的公司,準備參與美國國防部的招標案,需要找到一位熟悉這份金屬採購英文文件的老師,多達20幾頁,一對一指導他,預計為期3個月。因為內容涉及許多專有名詞,相當艱深難懂,就連在美國住了10幾年的謝景堯,光看半頁,查了許多單字,就花了一個早上。後來,很不容易在美國找到一位結構工程師背景的老師,才解決這個難題。

不少學員因為英語面試、演講、簡報、銷售,或用英語爭取加薪,也會特別請老師一對一為他惡補。「線上教育的課程設計,為了激起學員興趣,都很實用,」謝景堯說明,每堂課都是一個題目,主題包羅萬象,都會安排不同老師授課,和線下教育都是同一老師,固定教材從頭教到尾很不一樣。

各家機構上課時數介於45至60分鐘,例如TutorABC、Tutor4U、科見每堂課上45分鐘、TutorWell是50分鐘,而巨匠線上美語則是60分鐘;同時,每堂課學員人數3至6人,如有特別需求,可一對一教學,但費用通常會再加收。

「線上課程,是很個性化的,」來自美國,TutorGroup教師Timothy Tucker分享,他開始上課前,知道學員需要什麼,例如發音較弱,還是聽力不行?或者有什麼需求?他授課時就會著重這個部份。有時,學員發音很標準了,但工作要求更精準的發音,這是學員的訴求,他就會再要求。「如果在傳統的補習班裡,老師聽到學員這麼好的發音,肯定不會再吹毛求疵,學員的需求也就無法得到滿足。」

Tucker在音樂、美食、天文學上有所研究,就會在上課時和學員討論這些內容,激起學員的學習興趣。有次主題關於小吃,他就先介紹了一些美國的小吃,學員們就很熱烈地討論起來,大家發現有些小吃雖然各地名稱不一,但卻是同一樣東西。「教材實用,是Tutor4U的重中之中,」趙翊甫解釋,Tutor4U來自空中美語集團,發行三本紙本美語雜誌,是台灣民間各大語言教學機構中,唯一每月更新教材,再應用到線上美語真人同步教學上。今年2月13日在台灣上映的電影《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以及2月19日在香港上映的電影《Penguins of Madagascar》,就被編進教材。

「可以開口說英文,並不表示真的會說對英文。在不同場合中,需要不同的聽、說能力和技巧,」在新竹半導體公司工作的林建民分享,科見線上美語的商用英文課程,就將簡報和會議相關內容,規劃為20多堂課,讓他獲益匪淺。「TutorABC給了我一份很好的工作。大家都說『學』英文,但我覺得是如何『用』英文,」現年51歲,台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吳舜堂感受很深地說,他從8年前開始上TutorABC,加強他用英文的能力,順利轉到國立大學任教。2008年,他原服務於私立中國科技大學,參加國立台北科大面試,主考官要他用英文說明授課摘要,他侃侃而談,順利錄取。

吳舜堂自嘲地說,他是非常資深的學員,一直很認真「補」英文,許多補習班都去上過,也買教材,例如錄音帶、CD,但偏偏英文能力沒什麼提升。就讀政治大學應用數學系博士班時,他和指導教授出國,還是無法用英文和他人交談,備感挫折。「沒有恆心,因為傳統上課過程不生動,」他比較,但TutorABC教材實用,他特別喜歡建築設計、各國文化的課程,例如介紹巴西嘉年華、西班牙奔牛節、13號星期五的由來,而且一個老師教導三、四個學員,他可以充份發言,越來越進步,也就越有興趣。

最近,為了讓英文教育不侷限在教室,TutorGroup還運用Google Glass概念,研發出自己的TutorGlass,讓同學彷彿身歷其境。

住在台北的Tracy,下周準備前往美國紐約旅遊,特別請在紐約的教師Alan為她授課。只見,Alan戴上TutorGlass,開始逛紐約,並和Tracy連線,TutorGlass就像一個現場直播的攝影機,將Alan看到的畫面,同步傳到Tracy位於家中的平板電腦螢幕上;Alan和的士(Taxi)司機、店員的對話,Tracy也聽得一清二楚,Alan趁此機會教導Tracy。

「It' s called Amanda Cafe,」Alan進入店裡,點杯咖啡,並提醒Tracy菜單上「light fare」的fare,其實就是食物、菜餚(food)。Alan前往動物園,看到一隻猩猩,也向Tracy解釋,這就是Gorila。透過TutorGlass,Tracy同步可看可聽,Alan也為Tracy做了一趟城巿導覽,告訴她哪些是知名景點?又要如何省時搭乘地鐵?

科技,不僅創新線上英語教學方式,也提升了服務品質。1960年,美國伊利諾大學研發的自動教學應用程式控制邏輯柏拉圖系統(PLATO;Programmed Logic for Automated Teaching Operations),是全球第一個電腦輔助教學系統,開啟電腦在教育上的應用。但礙於當時科技技術侷限,「直到21世紀後,隨著網際網絡普及、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才有長足進步,」高雄應用科大蔡叔翹解釋。「未來線上教育,結合平板、手機、及其他穿戴式設備,將會越來越普遍,讓學習可以隨時帶著走,」台灣科大黃國禎點出。

走進TutorGroup位於台北巿企業總部的24小時營運中心,好像走進《關鍵報告》場景,後方是一位位資訊人員,戴著耳機,盯著電腦,前方一大面黑色電腦牆,上面顯示地球地圖,藍點代表學員地點、白點代表老師地點,兩點連成一線。突然,連接台北、美國洛衫磯的一條線閃爍,客戶保護專員馬上處理,解決學生聽不到老師聲音的問題。

學員選課,是電腦自動配對適合的老師。TutorGroup每年學員上課人次近300萬,換算後,一天多達8200多人次,只靠人工配對,非常耗費時間。TutorABC因此開發一套「動態課程生成系統」(DCGS)。當一名新學員加入,動態課程生成系統將對學員進行職業、興趣、語言能力和學習偏好等全方位的評估,並從資料庫中挑選出最適合該學生的課程內容;在老師方面,系統自動針對性格、職業和興趣愛好等方面,匹配該名學生契合度最高的老師。

聚焦“混合式”工程學位:著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2015年07月07日 22:08 來源:新華網  葛素表 張漫子
[列印本稿]
[字號 大 中 小]
[手機看新聞]
  7日,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表示,今年將對我國407家培養單位的工程碩士陸續啟動線上與線下、課堂與實訓、院校教師與行業專家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項目。

  該項目計劃用三年時間建設包括公共課、領域核心課、領域專業課、領域特色課在內的數百門線上課程,覆蓋40個工程領域,使407家培養單位及40余萬工程碩士直接受益。那麼,何為“混合式”工程專業碩士?“混合式”工程學位帶來幾重“紅利”?這一教學模式又將如何落地?

  “混合式”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知多少?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於1997年設置。目前我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設有40個工程領域,407家培養單位,年招生16萬人,40余萬在學工程碩士研究生,為經濟發展和工程建設輸送一大批高層次、應用型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

  2015年4月,教育部發佈的《關於加強高等學校線上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中指出,我國將建設一批以大規模線上課程為代表、課程應用與教學服務相融通的優質線上開放課程,推進線上開放課程學分認定和學分管理制度創新。

  為將線上教育、綠色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與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相融合,培養具有終身自主學習能力、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意識的工程碩士,同時將教育教學與資訊技術深度融合,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用,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對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人才培養探索了線上與線下、課堂與實訓、院校教師與行業專家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項目計劃用三年時間,建設數百門線上課程,覆蓋407家培養單位,使40余萬工程碩士直接受益。

  “混合式”工程學位帶來幾重“紅利”?

  工程專業碩士學位的混合式培養首先體現線上上與線下教學資源的整合。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張淑林介紹,混合式培養的其中一個優勢在於提供優質教學資源的共用服務和終身學習的平等環境,不論是在職工程碩士,還是全日制工程碩士,甚至有相關需求的課程學習者都能夠享受優質的專業課資源,包括清華大學開設的《材料學概論》、《大氣污染控制工程》、《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導引》等,以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開設的《Linux作業系統分析》、《文獻管理與資訊分析》等線上課程。

  混合式培養的第二個優勢體現在對407家培養單位在科學利用資源過程中賦予的靈活性、自主性。張淑林?,各培養單位可根據實際需求和學生學習狀況,採取“授課教師教授為主、線上課程傳播為輔”或“線上課堂為主、輔導教師答疑為輔”的教學模式。

  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推進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線上課程建設及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將有利於引導學生“用知識”代替教師單向“傳知識”,著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不是知識的簡單傳授。

  專業學位的“混合式培養”如何落地?

  針對全國工程碩士“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第一批32門線上課程將於2015年9月通過中文MOOC平臺“學堂線上”發佈,今年秋季將啟動第二批線上課程建設,此後三年每學期將有一批線上課程發佈。

  在即將推出的32門課程中,涉及材料工程、電氣工程、機械工程、控制工程、航空工程、環境工程等多個領域,得到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南開大學等重點高校的廣泛參與。

  據教育部線上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清華大學副秘書長聶風華介紹,“學堂線上”已經收取來自24所國內名校與42所國外名校的169門中文課程資源與252門英文授課資源,以清華大學開設的線上課程《財務分析與決策》為例,選課人數已超過15萬人次。2015年9月第一批工程碩士線上課程資源推出之後,還將繼續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共用,服務於更多的學習者。(記者葛素表 張漫子)
arrow
arrow

    Grammar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